放大原爆倖存者的聲量,推動核裁軍:訪談牙買加大使肖爾娜-凱‧理查茲

隨著人類對使用核武器風險的擔憂日益加劇,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如今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迫切。牙買加駐日大使、同時也是聯合國秘書長裁軍事項諮詢委員會主席肖爾娜-凱‧理查茲(Shorna-Kay M. Richards),在此與我們分享,她決意致力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背後,是原爆倖存者的心聲與經歷。理查茲大使提醒我們,沒有任何行動或是聲音微小到無法產生影響,而裁軍一向是、也必須繼續以人為本。
傳承牙買加的和平與行動主義
您自2020年擔任牙買加駐日本大使,可否介紹您的國家?
牙買加是位於加勒比海的小島國,生產舉世聞名的牙買加藍山咖啡,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雷鬼音樂的發源地。

雷鬼音樂中傳達愛、和平、團結、人權以及平權的強烈訊息,於1970年代在全球各地受到歡迎,而這要歸功於巴布‧馬利以及彼得‧陶許等知名的牙買加雷鬼音樂家,他們在歌曲中挑戰現況並提出質疑。雷鬼音樂代表一種社會運動的形式,是一種倡導性的音樂。馬利和陶許也經常用歌曲探討核戰爭的危險,陶許更在他1987年的專輯《終止核戰爭》(No Nuclear War)中呼籲人類應該避免讓這種災難發生。
牙買加有句諺語: 「Wi likkle, but wi tallawah」,意思是「我們雖然渺小,但是我們意志堅定」。牙買加在1962年8月獨立,作為一個後殖民以及後奴隸制的國家,這裡的人民向來勇於發聲,對抗不公不義。
1962年10月,牙買加因為地理位置毗鄰古巴,親身經歷了古巴飛彈危機的緊張局勢,當時蘇聯向古巴輸出核導彈而造成美蘇之間陷入對峙。這段經歷塑造了牙買加持續告誡世人有關核戰爭威脅的歷史。
對原爆倖存者的承諾
吸引您致力於廢除核武器相關議題的因素是什麼?是否有一段個人經歷或是一個轉捩點,促使您投身於這項目標?
我致力於裁軍的起點要追溯至二十年前。2005年,包括我在內一共有30人獲選聯合國裁軍研究金方案,該方案由聯合國裁軍事務廳針對來自各國的年輕外交人員規劃執行。方案提供了造訪廣島與長崎的機會,我因此得以首次見到原爆倖存者,而這個經歷確定了我日後邁向裁軍的職涯道路。
我立下誓願,有朝一日若能任職於牙買加常駐聯合國的代表團,必將心懷原爆倖存者「不再重演!」的疾呼,竭盡全力推動廢除核武器。
在參觀長崎的和平公園、原子彈爆炸中心以及國立原爆死歿者追悼和平祈念館,還有廣島的和平紀念公園、原爆圓頂館、兒童和平紀念碑與和平紀念博物館過程中,我親身體會到使用核武器的可怕後果與巨大災難。我有機會親耳聆聽到原爆倖存者講述那些令人心碎的經歷,他們勇敢無畏的行動與決心更帶給我莫大的啟發。他們不願只是沉默地坐視、無所作為,而是挺身而出,在重重困難中站立起來,大聲疾呼,分享他們的痛苦經歷,希望人類再也不必承受同樣的磨難。
我立下誓願,有朝一日若能任職於牙買加常駐聯合國的代表團,必將心懷原爆倖存者「不再重演!」的疾呼,竭盡全力推動廢除核武器。
目前我擔任聯合國裁軍事項諮詢委員會主席。本委員會直接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供諮詢,曾經應要求分析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下,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未來,並探討聯合國的裁軍機制如何能對相關風險與機會做出積極因應。舉例來說,在如此高風險的環境中,人工智能與核武器的結合可能會削弱人類的監督,同時增加誤判的風險,並提高意外升級的可能性。
科學與技術應該為人類服務,以促進和平、可持續發展以及全球公平公正,而非淪為破壞的工具。因此,我們持續討論的一大議題便是人為控制,特別是在人工智能以及自主武器系統方面。
制定反核武器的新規範
您在2012年至2016年間擔任牙買加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並參與了制訂《禁止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簡稱TPNW)的談判過程,作為首份具備法律約束力的核武器禁令,您可否與我們分享達成這項歷史性成就的過程?
牙買加常駐聯合國副代表通常負責聯合國大會的第五委員會,審議預算以及其他事項。然而,為了履行七年前對原爆倖存者許下的承諾,我毅然選擇加入負責裁軍與國際安全事務的第一委員會。正是在第一委員會任職期間,我參與了制訂TPNW的談判過程。
2013年,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簡稱ICAN)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分部聯繫了我,向我介紹「核武器的人道主義後果」這個概念。在此之前,我從未聽過這類有關核武器的論述框架,也自此開始研究該主題。同年,第一屆「核武器造成的人道主義影響會議」在挪威奧斯陸召開。2014年,我與ICAN合作,共同籌辦了首批研議核武器人道主義後果及禁止條約前景的區域性圓桌會議,最終選在牙買加的蒙特哥貝舉辦了一場工作坊。

隨後,在致力於推進裁減核武器多邊協商的開放性工作小組主席的強烈鼓勵下,我參加了2016年於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工作小組審議會議。這是一個極具關鍵性的工作小組,因為會議的最終決議提報至第一委員會後,直接促成旨在制定TPNW的談判。
作為加勒比海小國的「一人婦女代表團」,我在會議期間每天都發表一篇聲明。最後一天,經主席同意,我在發表國家聲明後,分享了個人針對核裁軍的看法。我述說了2005年以聯合國裁軍研究金方案成員的身分參訪廣島與長崎的經歷,以及對原爆倖存者做出的承諾,正是他們,促使我參與這個工作組。我強調,應優先推動裁軍教育,讓世人了解原子彈的真相,以及納入女性的觀點的必要性。一定要讓更多不同背景的參與者一起進行裁軍的討論,因為就如同聯合國憲章所載,這件事關乎「我們人民」。
TPNW在2017年通過。這項劃時代的成就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廣大群眾的決心以及信念,包含各個國家、公民社會與國際組織,群策群力而促成,這個聯盟傳達出一個共同的聲音:「夠了!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禁令,也需要建立反對使用核武器的新規範。」人們決心採取行動。
即使核武器國家尚未簽署TPNW,我們仍不應該放棄。我們必須鞏固這項規範,將其法規化,並持續向前邁進。
透過人本視角看安全
小型國家與公民社會在塑造全球規範中扮演什麼角色?
包括牙買加在內的加勒比海島國都是小型國家,專家資源相對有限。正因如此,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及公民社會合作,帶來了很大的助益。我堅信,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就可以改變現狀。
做出貢獻代表我們應認真地面對眼前的問題,並找到實現進展的辦法。當你被蚊子叮咬了,儘管它微不足道,但是你卻能清楚感受到,對不對?這就是它的影響力。因此,無論我們有多渺小,無論做出的貢獻有多不起眼,都應放手去做,因為你的行動終將產生影響。
裁軍的重點不在於武器,而是在於人民,其中牽涉到的不僅僅是減少武器數量。唯有實現人類安全,才算達成裁軍的最終目標。
許多人並不了解,小國在TPNW的協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TPNW是一份非歧視性的條約,不論領土大小或是發展程度如何,每個國家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因為核武器的影響關乎全人類。萬一真的發生了核爆,受影響的將不僅只有核武器國家,而是人類全體都會受到波及。
適用於全體社會的解決方案因此是不可或缺的。當今全球面臨的問題無法僅靠單一或零散的方法解決。我們需要的是包容各方、適用所有人的全面性方法,而且必須堅守自由、生命權以及人類尊嚴等基本的普世價值。
裁減軍備的重點不在於武器,而是在於人民,其中牽涉到的不僅僅是減少武器數量。唯有實現人類安全,才算達成裁軍的最終目標。
為TPNW鋪路的,並非僅僅是討論核彈頭數量的增減,而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全新視角――核武器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福祉以及未來。我們必須持續提問:「什麼是安全?安全是為了誰?」
僅考慮國家安全或是軍事安全是不夠的。安全是多維度的,保護人們的生命免受氣候變化及大規模流行病危害也涵蓋在內。
沖繩戰爭與和平的啟示
創價學會沖繩研修道場以及鄰近的沖繩世界和平之碑,地點就是美國MACE-B核導彈拆除後的遺址。您於2025年參觀創價學會沖繩研修道場,有什麼印象?
我在3月26日造訪創價學會沖繩研修道場,這一天恰好是八十年前美軍攻佔沖繩周邊的慶良間諸島、為沖繩戰役揭開序幕的日子。世上許多人都知道廣島與長崎,但卻鮮少人聽聞過沖繩戰役。
研修道場內的沖繩世界和平之碑以及各項展覽,讓我親眼見證當時的悲劇及其帶來的可怕苦難。我觀看了沖繩戰役倖存者的畫作,彷彿聆聽著他們描繪戰爭駭人本質的經歷。戰爭是絕對的邪惡,我們一定要拒絕戰爭。

人與人之間永遠會有不同的意見、差異以及衝突,但是我們有因應的辦法,對話就是其中之一。池田會長常常提到對話,他本人畢生都在進行對話。戰爭與軍事干預絕非解決問題之道。沖繩之旅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繼續為創建和平文化做出微小的貢獻,並支持裁軍並推進和平教育。
「不再重演」這幾個字再次縈繞在我心中。池田會長非常有遠見地決定將戰爭之地轉變為和平之地,讓人們永遠銘記戰爭這個愚昧的錯誤,對我而言,這是個強而有力的訊息。
我也與沖繩的創價學會的青年相見歡。青年是未來的領導人,事實上,我們更需要他們當下就能引領各方。青年的熱情與關懷確確實實地鼓舞了我,他們代表希望與變革,可以幫助改變現狀,但是我們必須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裝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八十年是一個關鍵性的里程碑,這份重要的意義激勵著我。
消弭核戰爭的威脅
今年一月,國際創價學會(Soka Gakkai Internationl, 簡稱SGI)發布一項聲明,呼籲基於「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創建一個無核武器的世界,並設置防止核戰爭中心,這都是過去池田會長在《和平倡言》及主張中的提議。針對這些邁向裁軍的具體措施,您有何看法?
依據末日鐘的評估,現今使用核武器的風險已達冷戰結束後的最高峰,全球安全正面臨嚴重的威脅。
導致使用核武器的原因,可能是技術上的失誤、意外或是某國領導人的決策。
有鑑於此,我認為SGI所倡導已久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項原則比任何時候都更具急迫性。部分有核武器國已經承諾遵守「不首先使用」原則,但是我認為,為了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風險,全體有核武器國都應該履行這項承諾。
此外,為了緩解當前的緊張情勢,由來自有核武器國的專家組成防止核戰爭中心,請他們彼此分享資訊,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提議。
在古巴導彈危機這類時期中,除了官方外交管道之外,其他協商途徑在避免危機方面曾經產生同樣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這類替代方案正逐漸消失。若防止核戰爭中心能作為一個替代的協商場所,不僅可以防止因為資訊錯誤而導致核武器發射,也能建立各方信任,避免一切形式的核戰爭。
我相信,從長遠來看,廢除核武器才是消除核武器威脅的最佳解方。然而,即使「不首先使用」這個提議並不能取代核裁軍,但是在應對當前威脅時,仍然發揮很大的作用。
信仰組織作為道德指針
在國際社會實現和平的種種努力中,您認為信仰組織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信仰組織最重要的特質之一,便是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倫理視角,發揮道德權威的作用。創價學會的核心信念是重視生命尊嚴、自由及團結的哲學,而這些都是SGI為武器與衝突的國際論述所帶來的價值觀。
信仰組織協助將軍事開銷移轉至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教育和衛生等領域。他們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多邊參與的層級上,協助形塑與引導這些議題的跨國論述。

信仰組織是廣義公民社會的一部分,也代表人民的聲音,所以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二十一世紀不斷推進,人民必須站在舞台中央,公民社會提供了種種途徑,讓人民的聲音得到關注。
長期以來,SGI持續提供工作文件與聲明,並舉辦周邊會議,幫助人們理解相關議題,提高人們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意識。
SGI也透過文化、教育與對話,培育具備同理心、寬容、多元及相互理解等特質的世界公民。在當今國際社會中,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價值觀。
我希望創價學會會員能繼續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來源: 2025年5月14日日本創價學會刊物《聖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