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廣宣流布與世界和平 
第二十二章 地涌的使命與誓願(22-6)

22-6 行動才是信仰佛法者的本分

  地涌菩薩是「行動的人」。我們在現實的大地行動,廣宣流布的原動力就在這實踐與弘揚妙法的行動當中。

  人生最重要的並非觀念,而是行動,道出人生精髓的佛法之生命也在於「行動」。
  「教主釋尊的出世本懷在教示為人處世的道理。」(御書文白並列本Ⅲ,106頁),意思是教主釋尊出世的根本目的,就在教導做人的道理。
  這是曾多次拜讀的御文,佛法所要教導的正是「為人之道」,亦即作為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裡有「正確的人生」,也有「正確的佛法」。
  《御書》還說:「行學停止了則佛法就會消失。」(御書文白並列本Ⅰ,431頁),意思是行學如果斷絕,佛法就蕩然無存。
  「行」──沒有自身實踐和宣揚佛法的行動,就沒有佛法。口頭上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僅只這樣並非佛法。這是大聖人極為重要的、根本的教誨。
  另外,「心思放在第九識,修行在六識」(御書文白並列本Ⅱ,73頁)意思是心的境地要放在第九識(生命根本最清淨的境界),修行要在六識(鍛鍊心的現實場所)。
  大聖人教導我們在現實中行動就是佛道修行。
  《法華經》中描繪了「地涌菩薩」的丰采。從大地湧出的菩薩──這具有各種深遠的意義,其一是他們是懷抱久遠以來本有的「使命」,踴躍投身於民眾之間的菩薩。這是從深層來說明,與表面上的「權威」、「形式」全然無關。
  而且,在現實的大地弘揚妙法的人才是「地涌菩薩」。也就是我們創價學會。
  四菩薩是領導地涌菩薩的領袖,名字是上行、無邊行、淨行、安立行,都包含了「行」字。
  總之,「地涌菩薩」就是「行動的人」,而不是「觀念的人」。驅策自己五體去徹底「行動」,這就是「地涌的佐證」。
  如果沒有「行動」,就沒有「建設」,也不會有「光榮」、「幸福」。這是在人生與社會共通的道理。
  缺乏「行動」的「批評」會變成牢騷。牢騷會破壞信心,使自己脫離幸福的軌道。
  生命在運作,宇宙、地球也在運行。動物、植物以及一切生物也都持續在運作。生活意味著行動與工作。
  而「良好的人生」是「良好行動」的結果。「美好的人生」乃因持續「正確的行動」才能獲得。因此不管遇到任何困難,不斷向前,徹底行動的人就是勝利之人。
  「再學點什麼吧!」──燃起求道心參加聚會。「一起得到幸福吧!」──對家人、社區的人們展開溫馨關懷的對話。
  大家每天的這些行動裡脈動著佛法的精髓,輝耀著正法的功德。

  摘自全國婦人部幹部會的指導(1992年4月17日,東京)